酷驰厨卫王青海的创业历程
王青海,中国共产党员,酷驰厨卫总经理,泉州青年联合会会员。2001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国家安排的工作,毅然来到厦门一家台资企业打工;2007年回到南安进入水暖行业,2009年创办福建省南安酷驰厨卫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使酷驰厨卫以传奇般的发展速度,挤身中国卫浴知名品牌之列。
短短的六年,酷驰厨卫迅速从行业脱引而出,一跃成为一匹黑马,而且每每遇到危机,又大多都能够神奇地化险为夷。酷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企业性格与文化基因,这从掌门人王青海的成长路径中,或能窥测一二。
山村文化今胜昔,重教成风是关键
1981年王青海出生于中国水暖之乡南安市东田镇的一个偏避村庄,这里的村民们认定一个朴素的道理: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恢复高考后村里培养出了一批批大学生。小山村何以“飞”出如此众多的“金凤凰”?村里重教成风是关键。
这里的人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自古以来崇尚文化,村民普遍具有重教意识。于是,王青海的父母对孩子们投入很大教育精力,他的母亲曾说哪怕举债也会这么做,因此王青海自幼家庭教育环境良好,小时得到良好启蒙教育,养成勤学的好习惯,走进学校后成绩一直不错。家里的老人常说:“考上大学是孩子最好的出路,知识改变命运呀!孩子毕业了不一定要回家陪我,我愿意他在外地工作,外面成功的机会多。” 在这样良好家教的熏陶下,1998年王青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福州大学。
榜样力量成就梦想。在东田镇几乎家家出大学生,一个家庭有两三个也不稀奇。王青海毕业那年,家乡和身边不少人考研、考博,家人劝他继续深造,而他毅然选择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由于在校成绩优秀,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国有企业,而那时南安水暖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王青海感觉自己就像被推向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去安逸的国企上班还是自主创业?其实,创业这把火自打王青海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在心里燃烧;面对良好的工作分配,王青海做出了一个让家人和身边朋友难以理解的选择,那就是只身去了厦门打工,进了一家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台资企业----灿坤,当起基层的铸造工人。若干年后的今天,人们才发现王青海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睿智。
王青海说,那些成功人士,无不是在毕业前5年里做了详细的规划,培养了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比别人更好、更快地走向成功。正如“打工皇帝”唐骏说:“我觉得有两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
唐骏的这句话被王青海奉为职业规划的信条,从福州大学毕业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做第一个五年规划----从基层做起。他坚信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一个人在年轻时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毕业后这5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
于是,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作,选择去灿坤打工,周边的人对他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在王青海心里早就有一份完整的职业规划,他深知创业之路布满荆棘,要想在以后的人生少走弯路,必须有一份基层工作的历练。于是,王青海在灿坤勤勤恳恳工作了5年,从最基层的铸造、机加、电镀、装配车间做起,凭借勤奋加努力,他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员工做到生产管负责人。
也许你担心找不到出路,但要相信未来有思路
有人问王青海为什么毅然选择去灿坤呢?王青海说:“因为灿坤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家电生产基地。依靠遍布全球的国际化研究发展团队和管理队伍,是世界知名的产销合一的跨国集团,拥有最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我相信在灿坤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还有人问他福州大学毕业,完全可以应聘管理,为什么偏偏要从工人干起,王青海回答:“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自己主动去找苦吃,磨炼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当过普通的工人,才能充分了解最基础的员工的工作状况,才能为将来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5年时间里王青海掌握了五金的生产工艺和学习到先进的台资企业管理模式。今天,王总对于在灿坤工作的5年,充满感恩;正是从灿坤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才有酷驰厨卫今天的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古话在王总的创业经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式创业悲剧:只有兄弟情义,没有契约精神
“很多创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原因并非对手有多么强大,环境有多么残酷,其根源往往来源于内部:一起创业的伙伴能同苦,难同乐。作为好朋友时,伙伴之间性格的缺陷、各种弱点被掩盖了,而一旦彼此成为创业伙伴,创业必须要面对各种问题,涉及未来利益的分配等等,如果之前没有一个很好的契约,利益分配没有讲清楚,就很有可能出现中国式创业的悲剧。
2008年,28岁的王青海和一个朋友在南安成立了一家卫浴公司,正式开始了创业之旅。凭借多年的台企管理经验,新公司成立一年多就获得不俗的业绩,眼见公司日渐起色,但公司决策、行动上的责任也日渐分歧。那段时间让王青海很困惑,感觉双手双脚都被束缚着。
王青海崇拜的偶像----郭台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你周围的人,就决定了自我的格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看得比较长远,空间就比较宽广,就不会对得失看得太重。”因此,王青海更看重情义,认为朋友间就应该彼此不分才算够意思、真哥们,计较太多的都不算真正的朋友;吃点亏就吃点亏,尽量不伤和气。于是王青海把一个刚刚养大的“孩子”让给了他的合伙人。
这是王青海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挫折,然而也可以说正是这个挫折给王青海的命运带来了新的拐点。
也许你担心正处在起点,但要相信命运有拐点
长辈们常常教育我们,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我们相信起点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起点越高越容易成功,起点越低成功的几率越小。其实不然,起点固然重要,真正决定人生走向的却是更多的拐点。第一次创业以分家告终,王青海又回到了草根创业的阶段,二次创业注定比其他人更艰辛,有些艰辛只怕很多人都没能体会过,但是他却喜欢并享受这个过程。敢想就敢做,这就是酷驰厨卫----王青海的第二个公司,从龙头及五金配件的制造开始。
刚刚起步,王青海就受困于技术难关:工厂技术度依赖模具师傅。王青海拿着多年累积的资金,就开始盘算是否要投资模具开发。在当时,经济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其他不少企业家趁着经济起飞,有的炒地皮,有的囤积原料,都在等价格好时大赚一笔。和所有累积了第一笔不多资金的企业家一样,这一笔资金到底是去赚快钱还是去做实业?但是王青海放弃了后来涨了数倍的土地买卖机会,选择投资建厂,引进新设备,与信赖的员工摸索生产工艺和流程。这个过程非常辛苦,每天辛苦加班到深夜。以至于创业的前几年,王青海都在问自己:“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除了引进先进的设备,在生产管理和产品研发上,王青海更有自己独到的一套方式。酷驰厨卫在装配过程中坚决贯彻“质量第一”的思想和严防多余物、严防零件划伤、严格执行防腐措施的“三防”方针,以安全生产为主线,秉承“下道工序就是你的用户”的精神,一丝不苟地按照装配大纲、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生产和试验,做到“科研生产”和“安全质量”两不误、两促进。
正是得益于严格的管理,王青海可以及时知晓对项目进度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并在每周召开的现场例会上,及时召集项目主管、设计、工艺、质量检验等相关责任人,通过现场分析、决策、落实,快速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理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使生产的进度和过程质量得到有力保障。
从人员的落实到每一张工艺文件的编制、每一个零件的生产、每一项标件的采购,每一件产品的装配、每一道工序的检验,无不浸润着王青海和团队成员的心血与汗水。大家克服困难,不畏酷暑严寒,汗水湿透了衣衫,又被自己的体温烘干……。
靠着精密的技术和过硬的品质,酷驰的产品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拓开了一批批经销区域。然而,王青海还是省吃俭用,累积下来的又一批资本金不断被投入到产品研发上。2011年,酷驰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实验室”,将每年营业额的10%作为研发经费,后来逐步提高到15%。酷驰厨卫始终致力于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用高科技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不断创造并满足消费者对现代优质生活的追求,致力于打造更加时尚、个性、科技的舒适卫浴空间。在王青海看来,每一个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正如王青海在不同场合所谈到的那样,在他眼里,这些孩子都很优秀,如果一定要说最优秀的产品,那一定是下一个产品。由于重视研发,酷驰的产品具有外形美观、个性时尚、品质精良的特点,新产品一经推出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各地订单也如雪片飞来……
王青海对于自己今天取得的这些成绩,并没有满足,至今还在一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创业六年来,王青海自己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各项工作的节点与最后的完工期限,每天勤勤恳恳工作15个小时以上。王青海有句名言:「真正的英雄,早就死在沙场上,而不是回来拿奖章的人。」酷驰内部的人都很清楚,王青海主要的用意是要提醒已有战功、高高在上的主管,不要以物质的收获而满足,人生还有更大的战场,而奋斗还没有结束。